二次污水處理-生化池
生化池和沉淀池常用工藝設置。
生化池和沉淀池的設置。
圖1-1不同工藝的生化池設置。
一、活性污泥法設計要點。
1.根據(jù)碳源污染物、脫氮、除磷、好氧污泥穩(wěn)定性等不同要求和外部環(huán)境條件,選擇合適的活性污泥處理工藝。
2.根據(jù)可能的運行條件,制定不同的運行計劃。
3.生物反應池超高,鼓風曝氣時為0.5~1.0m;機械曝氣時,設備操作平臺應高出設計水面0.8~1.2m。
4.當污水中含有大量產(chǎn)生泡沫的表面活性劑時,應采取除泡措施。
5.每組生物反應池應在有效水深的一半處設置排水管。
6.廊道生物反應池的池寬與有效水深之比宜為l:l~2:1。高效水深應結合工藝設計、地質條件、供氧設施類型和風扇壓力選擇等因素確定,可采用4.0~6.0m。當條件允許時,水深仍可增加。
7.生物反應池中的好氧區(qū)(池),當使用鼓風曝氣器時,處理每立方米污水的供氣量不應小于3m3。當好氧區(qū)采用機械曝氣器時,混合整個池塘的污水所需功率不應小于25W/m3;氧化溝不應小于15W/m3。缺氧區(qū)(池)和厭氧區(qū)(池)應機械攪拌,混合功率應為2~8W/m3。機械式攪拌器的間距和位置應根據(jù)測試數(shù)據(jù)確定。
8.生物反應池的設計應充分考慮冬季低水溫對碳源污染物的去除、脫氮和除磷的影響,必要時可采取降低負荷、增加泥齡、調整厭氧區(qū)(池)和缺氧區(qū)(池)的水力停留時間、保溫或加熱等措施。
9.當原污水和回流污泥進入生物反應池厭氧區(qū)(池)和缺氧區(qū)(池)時,應采用淹沒的方式。
二、生物膜法的設計要點
生物膜法適用于中小型污水處理。
生物膜法處理污水可以單獨使用,也可以與其他污水處理工藝結合使用。
污水在生物膜處理前應進行沉淀處理。當進水水質或水量波動較大時,應設置調節(jié)池。生物膜處理結構應根據(jù)當?shù)販囟群铜h(huán)境采取防凍、防臭、滅蠅措施。
三、主要設備
生化池需要機械攪拌和推進設備。目前,攪拌機的類型有潛水攪拌機、推進式攪拌機、槳式攪拌機等。,需要根據(jù)污水處理規(guī)模、反應池類型、池深、混合液濃度進行比較;硝化液回流泵是大流量、低揚程、無堵塞、耐腐蝕、維護安裝方便的優(yōu)質產(chǎn)品,多采用潛水泵或混合液回流專用泵。曝氣設備主要包括機械曝氣和鼓風曝氣。污水處理廠采用鼓風曝氣時,應設置單獨的鼓風機房。